她叫華芳。在2024年高考中,她實現(xiàn)了讓優(yōu)秀者更優(yōu)秀,平凡者不平凡的理想。2021年入學,她班級學生在全市中考前500名的只有5人,2024年高考,她交出的答卷十分靚麗:6人630分以上,8人620以上,600分以上13人。星星點燈,孫睿同學中考1128名,高考646分;周天曙同學中考1232名,高考644分……她帶領著學生逆風翻盤,向陽生長。
一般來說,教師們通常會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適應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但華芳老師卻反其道而行之,她選擇“因教施材”,面對并不整齊的生源質(zhì)量,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并不能打破既有的空間,華老師做了鄭重思考,她先確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以當前的尺度去給學生們規(guī)定同樣的方法,打下良好基礎,再從個體差異中找到提升辦法,以此為標準去選擇合適的學生材質(zhì)進行培養(yǎng),最終達到共同進步。
多年來,她的“因教施材”方法均取得了成功,華芳說,不管成績好壞,高考面對的都是同樣一張試卷,因此,個體取代不了整體,在共同進步的呼喊聲中,你追我趕,她的學生進步速度很快,空間被無限放大,這背后,是她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所有學生在公平公正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自然成長。共同進步,不是同步進步,這是教育真正的高度。
“因教施材”,高一打基礎,高二提效率,高三主升浪。華老師三屆學生均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因教施材”體現(xiàn)了華芳對自身教教育學風格的自信。“高一第一次家長會回來以后,我就知道我兒子一定能在12班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因為華老師身上自帶正能量!24屆周天曙媽媽在拿到高考成績的那一刻激動地說!耙蚪淌┎摹保o學生更多成長和包容的空間,這種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力量,能夠鼓勵學生和家長相信老師的引導,從而更加專注和投入到學習中。
“因教施材”強調(diào)了教育的主動性。在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中,教師往往是被動地適應學生,而“因教施材”則要求教師主動出擊,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學計劃去尋找和培養(yǎng)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華芳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路。華芳老師的教育活動不止步于校內(nèi),更有多年來在每一學期之初制定班級活動計劃!皦艋匚浯蟆钡难袑W旅、“重陽銅官”的登山行、“羽”我同行迎國慶的羽毛球賽、《燈火里的中國》合唱比賽等等,在活動中育人育分更能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育活動更加有序和高效。
然而,“因教施材”并非沒有風險。它要求教師必須非常了解自己的方法,并且能夠準確判斷學生是否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如果應用不當,可能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華芳在實施“因教施材”的同時,會細致觀察學生的反應,靈活調(diào)整班級管理辦法和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她的班級得到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