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三中地理學科《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學與實踐研究》課題組收到來自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成果鑒定書,經專家組成員鑒定和市規(guī)劃辦審核,一致認為:該課題完成了預計研究目標,成果豐碩,成效顯著,同意結題。這意味著歷時一年,由地理組褚軍、王俊朝、劉強、左飛、曹玲玲五位老師共同完成的市級課題圓滿劃上句號!
《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學與實踐研究》課題于2017年9月被市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立項為市級課題(編號:tl2017113)。在一年的時間里,課題組圍繞“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學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索,開發(fā)出兩冊地理實踐力相關校本課程教材《自然﹒實踐》和《人文﹒實踐》。
開題儀式現場
課題組成員多次就研究內容展開商討
《自然﹒實踐》校本教材共分四章,其中每一章總的教學設計分活動目的、活動主題、活動形式、活動成果四大環(huán)節(jié)。主要立足于“自然地理”的內容,適當拓展了自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材選擇銅陵地區(qū)比較典型的自然地理要素進行實踐探究,內容涵蓋天文觀測、城市氣候研究、河流水文、山地地質地貌考察等方面,以期落腳高中《地理必修1》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促進學生關心身邊的自然世界,提高自然地理實踐力,感受地理學科獨特的魅力。同時,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意識和行為。
《自然-實踐》校本教材
《人文﹒實踐》校本教材共分四章,其中每一章總的教學設計分為活動/考察目的、活動/考察主題、活動/考察形式、活動/考察成果等四個部分。主要立足“人文地理”的內容,選擇銅陵地區(qū)比較典型的人文地理要素進行實踐探究,內容涵蓋人口、城市、農業(yè)、工業(yè)、交通等方面,以期落腳高中《地理必修2》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提高學生人文地理實踐力,促進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發(fā)展,參與家鄉(xiāng)發(fā)展的主人翁意識和行為。
《人文-實踐》校本教材
同時,課題組按照研究內容和對象,將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學與實踐研究成果分為五個部分:學生地理實驗活動、學生自主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外出研學實踐力培養(yǎng)活動、學生假期實踐活動成果、教師地理實踐力養(yǎng)成活動。在積累大量第一手課堂內外教學和實踐素材的基礎上,課題組完成了對學生和教師的地理實踐力研究內容及成果材料的分類匯編。其中每個部分均設計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或課外實踐活動,從活動前的周密設計,到活動過程中精心組織,再到活動結果的展現、評價、總結和反思。從活動效果來看,師生的區(qū)域認知能力明顯提高,綜合思維得到培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更加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地理的視角(“地理眼”)看待身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地理實踐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學科的無窮魅力,提高了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樹立了家國情懷。
課題組成員開展野外地理實踐活動
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
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和評價中學生地理實踐力活動開展的成效,課題組參照《普通髙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地理實踐力總體劃分的四級水平層次,圍繞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五個抓手,分別對其進行更加細化的評價,制定出相應的表現水平層次和評價表,形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完成了對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
成果材料匯編
以上研究成果得到課題鑒定專家的一致認可是課題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離不開校領導和教科室的大力支持。今后,課題組會將研究成果作進一步的提煉,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以使此項成果在更大領域和更高層面推廣和轉化,進一步提高中學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學和實踐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