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我校面向全市開展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語文組陸娟、周蘭芝、汪春生和蔣悅4位青年教師上了4節(jié)展示課,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師個人良好的素質(zhì)和扎實的教學功底。全市各兄弟學校四五十位教師參與了聽課活動,校領導和兄弟教研組老師更是親臨指導、助陣,展示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陸娟老師執(zhí)教“英雄相惜淚長流——以《蜀相》為例探討杜甫詩中的諸葛亮情結”一課。重點是帶領學生通過分析《蜀相》一詩來探討杜甫的諸葛亮情結。首先給學生展示一些詩句,讓學生很直接的感受到杜甫的諸葛亮情結,引起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閱讀《蜀相》一詩,了解詩歌內(nèi)容。在學生了解詩歌大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主要側重對作者情感的分析。主要圍繞兩個問題進行,第一,作者為何一到成都,就尋訪諸葛武侯祠?第二,諸葛亮一生為人所熟知之事很多,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取“三顧頻煩”“兩朝開濟”“出師未捷”這幾件來寫?通過與學生分析討論問題,得出杜甫擁有深厚的諸葛亮情結的原因。課文分析結束后,帶領學生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即“知人論世”的方法。最后與學生一起完成課堂練習。
周蘭芝老師執(zhí)教《<小狗包弟>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以“通過對文章中動作、心理、環(huán)境、表情等細節(jié)描寫的感悟,體味細節(jié)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進而理解兩位作者身上具有的社會良心!睘榻虒W目標,通過對兩文中的“背景”、“細節(jié)”、“作者”的比較,挖掘出兩篇文章有著相似的歷史背景,細節(jié)中都蘊含著“牢記歷史、反思人性”的主題以及兩位作者身上的社會良心的共同點。通過這樣的比較、挖掘來啟迪學生認知歷史,感知人性,進而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心意識。
汪春生老師執(zhí)教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本次教學設計先還是解決文言實虛詞,一些文言句式以及課文內(nèi)容的層次理解的問題上。接著在歸納四名弟子不同志向時,重點分析了曾皙;這個過程沒有過多得談儒家的禮治,而是從祭祀儀式的角度展開“吾與點也”的分析。最后以儒家一輩輩先賢們用對理想的堅守實現(xiàn)了他們理想的輝煌來作結。
蔣悅老師執(zhí)教《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旨在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氓》中的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基調(diào)。這節(jié)課首先對上一課時的文學常識以及字音注解稍作復習,然后從女主人公婚前、婚變、決裂這三個階段中找出一個相同的意象——淇水,并隨著淇水的流淌帶領學生一步步感受女主人公在婚姻生活中的心靈穿越與蛻變,感受淇水與女主人公情感的融合。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主人公情感的轉變以及內(nèi)心復雜活動,從文本入手,帶領學生把握情感,做到有感情地誦讀,完成全文的情感梳理。